河南戏剧曲艺

你现在所在的位置:主页 > 河南戏剧曲艺 > 其它剧种 >

河阳花鼓戏

时间:2009-08-22 11:28来源:百度 作者: 点击:

河阳花鼓戏是流行于孟州的一种戏曲形式,产生于清同治年间。孟州市赵和镇大马沟村的刘同德与在其家教书的举人王世芝成立了君子学社,后来改称同乐社。大家弹唱自乐。他们用当

  河阳花鼓戏是流行于孟州的一种戏曲形式,产生于清同治年间。孟州市赵和镇大马沟村的刘同德与在其家教书的举人王世芝成立了“君子学社”,后来改称“同乐社”。大家弹唱自乐。他们用当地踩高跷、跑旱船所唱的曲调,以及民间流行的小曲,把《西厢记》的情节改为通俗的故事和曲子演唱。后来,音乐语汇和表演语汇越来越丰富,刘同德卖地30亩,到苏州购买了服装和乐器,成立戏班,分脚色演唱,有了河阳花鼓戏的雏形。后来不断吸收当地民间音乐和其他戏曲艺术的艺术手段,成为一个成熟的戏曲剧种。有一年元宵节登台演出,轰动四乡。据已过90岁高龄和86岁高龄的武怀谔、柴立杰回忆,清末民初时期,花鼓戏在孟州境内十分红火,影响波及孟津、巩县、临汝等县境以及山西的部分地区。河阳花鼓戏内涵丰富,其曲调包括有明清流行的曲调,以及当地的民间小曲,又有从其他剧种借鉴并经过改造的音乐语汇,其表演包容了高跷、旱船、秧歌等民间舞蹈的动作和表演手段。河阳花鼓戏剧目的故事情节通俗易懂,风格独特,演唱灵活,生活气息浓郁,很受当地民众喜爱。目前,河阳花鼓的成熟艺人年事已高,年轻人不愿继承,剧目、曲调、表演技巧不断流失,亟待扶植和保护。

(责任编辑:admin)

关于我们 | 媒体报道 | 广告刊例 | 联系热线 | 战略联盟理事会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站点地图 | 帮助HELP | 免责条款

版权所有 2001-2009 艺术河南(ARTHENAN.com) 最佳分辨率1024x768

穿越历史见证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