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戏剧曲艺

你现在所在的位置:主页 > 河南戏剧曲艺 > 主要曲艺 >

丝弦道

时间:2009-08-22 15:10来源:百度 作者: 点击:

丝弦道又名清音,是流行于平舆、汝南、新蔡一带的曲种。清代中叶,鼓子曲由开封经周口传入平舆、汝南、新蔡一带,开始称为清音,清音吸收了平舆一带的民间音乐素材,受到当地

  丝弦道又名“清音”,是流行于平舆、汝南、新蔡一带的曲种。清代中叶,鼓子曲由开封经周口传入平舆、汝南、新蔡一带,开始称为清音,清音吸收了平舆一带的民间音乐素材,受到当地欢迎。清末,平舆拔贡万道同参与改革,动手写曲,编写曲目,更大量地吸收民间小曲、俚语,向通俗性、娱乐性发展,使这里的清音独具一格,自成一体,称为“丝弦道”,成立了“丝弦道社”,影响进一步扩大,不仅在驻马店一带受到欢迎,仅汝南、平舆一带就有班社多个,演唱者350多人,还流传到湖北、安徽、江西、山东等地。丝弦道虽源于鼓子曲,由于大量吸收新的音乐语汇,已自成一体,伴奏乐器大鼓三弦,不同于鼓子曲的三弦,保留了古乐器“瑟”,使音乐更显得古色古香,其曲调柔美、悠扬、细腻、抒情,类似昆曲行腔,尤其擅长表现低沉、哀怨之情,有人说“学会丝弦道,只哭不会笑”。丝弦道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唐代“真阳竹枝词”、宋代古词、明清俗曲等都有承继关系,对于研究民间艺术的继承发展具有重要价值。目前丝弦道的成熟艺人都在70岁以上,已无力组成丝弦道演唱班。
  
  

(责任编辑:admin)

关于我们 | 媒体报道 | 广告刊例 | 联系热线 | 战略联盟理事会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站点地图 | 帮助HELP | 免责条款

版权所有 2001-2009 艺术河南(ARTHENAN.com) 最佳分辨率1024x768

穿越历史见证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