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美术瑰宝

你现在所在的位置:主页 > 美术瑰宝 > 河南精粹览胜 >

河南古代墓室壁画

时间:2009-09-19 12:10来源:未知 作者:郑欢点击:

早在新石器时代时代,河南濮阳西水坡的人们就有用蚌壳摆塑了三组龙虎图案,其中一条龙身长1.78米,被誉为中华第一龙,开拓了中国墓室装饰艺术之先。 夏代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

  早在新石器时代时代,河南濮阳西水坡的人们就有用蚌壳摆塑了三组龙虎图案,其中一条龙身长1.78米,被誉为“中华第一龙”,开拓了中国墓室装饰艺术之先。
  


 

  夏代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这个时期文献记载“筑倾宫、饰瑞台”,可以推想其建筑壁画已初具规模。至商、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建筑的发展,壁画艺术也兴盛起来,从周到汉代的殿堂壁画相当发达,《孔子家语》中记载当年孔子参观处于洛阳的周代的明堂,见到过壁画“尧舜之容、桀纣之像”,而且画出了“各有善恶之状”。
  
  汉代提倡以孝治国,儒家厚葬久丧的观念得到了广泛认可,大起冢墓,倾其家财,朝野之间,争相效仿,河南的汉代墓葬在数量和分布范围上,都远远超过前代,并由此产生了一种新的壁画形式——墓室壁画。
  
  河南汉墓壁画的发现,始于二十世纪20年代初,传出洛阳八里台的那组空心砖壁画,是有关西汉墓室壁画的首次重要发现。为研究汉代绘画艺术发展状况,提供了最重要的实物资料。
  
  河南西汉前期的墓室壁画,以1988年在河南永城芒山发现的粱王墓为典型代表,粱王墓属于“凿山为窜”的山崖石墓室。主室顶部及两、南壁,彩绘着青龙、白虎、朱雀等方位神,以及灵芝、荷花、云朵、菱形图案等内容;巨龙长5米许,形态矫健,色彩绚丽,十分壮观。
  


 

  西汉晚期的墓室壁画以洛阳的发现最为重要,都是用大型空心砖和小砖混合构筑而成,除“八里台汉墓”因属盗掘而缺乏墓型资料外,卜千秋墓与烧沟6l号墓皆座西朝东,平面略呈“六”字形,壁画绘于空心砖构筑的主室脊顶、门额、后壁或隔墙上,题材有日月星象、御龙升天、驱鬼逐疫及历史故事等。
  
  著名的卜千秋墓墓室壁画以升仙及神仙故事为绘画主题。座落在现今洛阳市面粉厂内,由20块空心砖砌筑的主室脊顶,绘男墓主持弓乘龙、女墓主捧鸟乘三头风,在持节方士与仙女的导引下,由仙禽神兽护卫浩浩荡荡的升天景象,形象活泼生动,勾线流利挺秀,构图繁而不乱,显示出纯熟的绘画技巧。
  


 

  洛阳烧沟61号西汉壁画墓则以保存着精美豪放的历史故事画而著称。前室脊顶绘天象;隔墙花砖部位绘四神及傩仪场面,楣额部位绘长卷式的“二桃杀三式”故事,画面上,齐景公的威严,侍卫们的恭顺,晏婴的机智,三壮士的恃勇寡谋与舍生取义的悲壮之举动,描绘得淋漓琳致。后室后壁上方描绘长卷式的“鸿门宴”故事,画面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人物众多,各有不同的性格刻画,赋彩典雅,格调庄重豪放,足以代表两汉绘画艺术的面貌和成就。
  


 

  洛阳发现的新莽时期金谷园壁画墓,反应了当时最流行的壁画题材是日月星象与四神,表现了一种尊天思想,这是“天人感应”论和迷信说极度泛滥的产物。壁画风格古朴,布局严谨,气势深沉而宏大,不但直接继承了秦汉壁画艺术的成就,而且在画面内容和格调等方面开创了东汉时期艺术的新风,在我国绘画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河南东汉前期壁画墓,在洛阳邙山与金谷园等地发现。壁画题材沿袭西汉晚期以来的传统,仍以日月天象、四神、祈祷升天为主,值得注意的是出现了门卒属吏、车骑出行、男墓主家居宴饮等新内容,生活气息明显增强。1981年在洛阳邙山石油化工厂发现的东汉前期壁画墓,前室顶部绘人面蛇身的羲和捧日神和常羲捧月,墓门旁边绘冠门史,线条流利劲健,色彩鲜艳明快,绘画功力甚佳。
  
  东汉后期壁画墓的墓室壁画,在河南的遗存极也为丰富,这一时期大型多室墓非常流行,反映了封建贵族生前拥有“连栎数百’的情景。壁画题材主要是标榜主人生前地位的属吏与出行车马仪卫,有的还画出幕府官邸;燕居场面通常以墓主夫妇并坐宴饮、观赏乐舞的形式出现;还有鼓吹封建道德的圣贤、孝子、列女、义士等历史故事画,日月天象及神禽瑞兽已退居次要地位。河南偃师杏园村汉墓壁画有着保存得最为完整的车骑出行图,场面宏大,构图富有节奏,赋彩鲜丽典雅,艺术水平十分出色,成为研究东汉官僚贵族生活和东汉舆服制度的图画资料,是一部形象的东汉社会生活画卷。
  


 

  位于河南省新密市的打虎亭2号汉墓中室南北壁上分别描绘着车骑出行和观赏百戏图;耳室壁上分别描绘庖厨、宴饮、庭院等家居生活场景,数量甚丰的劳作家仆及禽兽、家用品、炊饮具等,意在炫耀财富与享乐,其造型得益于对自然真实的观察;北壁上部绘有宴饮乐舞百戏图,全幅绘人物78人,画面宽阔,构图严谨,色彩富丽,人物描绘惟妙惟肖,是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佳作。
 


 

  魏晋南北朝时期墓葬形制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平面结构简化,出现了方弧形单室墓。在壁画方面,最明显的是皇室贵族墓出现了巨幅的墓道壁画。洛阳北魏壁画墓瀛州刺史王温墓,王温墓为单室土洞墓,壁画虽多已残毁脱落,但依稀可见彩绘痕迹,东壁可以辨认出帷屋内宴饮的场面。
  
  另外,安阳清峪村的北齐文宣帝高洋妃颜氏墓四壁原都彩绘壁画,虽残损较严重,但现尚可辨认出男女侍从,甲骑具装,骑马武士之类形象,人物描绘颇为生动。
  
  自唐末五代时期开始,出现了一种崭新的墓葬形式——仿木结构砖雕墓,北宋中期开始,逐渐达到了应用的高潮。那些在墓壁上施彩绘画的壁画墓,它较之单纯的砖雕墓,能更形象、细腻的表达作者和使用者的意图,这对于研究当时的建筑、美术以及社会习俗等,都是弥足珍贵的。
  
  河南出土了较多宋元墓壁画,多为描绘家居生活,如宋代流行的开芳宴,观赏散乐、杂剧等,展示出宋代人民喜好歌舞、娱乐,将宋代生活中文明、活跃、谐和的一面呈现出来。还有梳妆、庖厨、孝悌故事,也是常见的壁画题材,内容十分丰富。这些都是研究宋代木构建筑技术、社会习俗和绘画艺术等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如新安李村一号墓壁画中的宴饮与厨作场面,把宋人的家居生活一幕幕地展现出来,为后人分析宋代的生活习俗提供了翔实的佐证。
  
  如禹州发现的白沙宋墓是北宋末年赵大翁及其家属的墓葬,共3座。赵大翁墓为砖室仿木建筑结构墓,白沙宋墓是北宋末期流行于中原和北方地区的仿木建筑雕砖壁画墓中保存最好、结构最为复杂、内容最为丰富的一处。它的发现,为研究北宋仿木建筑的雕砖壁画墓提供了重要资料。白沙宋墓出土的戏剧人物砖雕,可为宋杂剧角色行当的形象物证,表明了宋杂剧的出现是中国戏曲渐趋成熟的标志。
  


 

  金元时期,政局动荡,薄葬之风盛行,绘画壁画者多由民间画工承担。河南出土的金元墓室壁画,不少反映了具有少数民族色彩的生活风貌。鲜明的体现了这个时期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
 

  
 

  河南焦作市西北郊老万庄发现的金代仿木结构砖砌壁画墓,平面呈八角形,穹窿顶,以彩绘木棺作形象具。墓壁上满绘大型人物彩色画,三号墓正北绘头戴展角巾,身穿朱红圆领长袍,端坐椅上,似为墓主人,余者皆为男女侍从形象。壁画线条流畅,色彩和谐,比例匀称。其中二号墓出土的彩绘木棺,外观精巧别致,距今700年左右,保存基本完好,棺板上有4幅人和故事画,名剌马盗血图、狩猎射獐图、鱼精闹书馆及执剑驱妖图,画工精细,人物形象逼真,三墓均已加以整修开放。从服饰看,壁画中的妇女已在中原居住多年,生活习俗明显汉化,这三位彩色人物壁画,均高1.27米,宽1.2米,人物比例匀称,色彩鲜艳,线条流畅,对研究金代的历史及服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河南巩义发现的金元时期彩色壁画砖墓,在直径约二米、高约二点五米的墓壁上,装饰着图案清晰、色彩艳丽的壁画,以六幅连贯图案展现了墓主生前的生活场景。画面中主人与朋友围桌而坐,人物体型偏胖,绾发长袍,线条简捷流畅,表情栩栩如生,充分显露出金元时期生活习俗。壁画上题有“五郡初结义,兄弟之缘见”等字迹,似乎描绘的是五兄弟结义的情景。
 


 

  明代以后,由于丧葬习俗的变化,墓室壁画虽然逐渐衰微,但值得一提的有河南荥阳明墓,墓主人为朱元璋第八世孙,墓内彩绘佛像、神灵、乐舞等题材的壁画;绘有白描风格的壁画。位于豫龙镇东南瓦屋孙村东,为明周藩原武温穆王朱朝抡及张太妃合葬墓。该墓壁画内容丰富,顶部绘天空景象,前新月、后红日,中缀星斗。北壁绘宝殿佛龛,龛中佛站于莲座之上,结手印作接迎势。东壁前绘一坐佛,手持钵盂,头顶有一道仙气,气中五人。佛上面画云霞,云霞中有排箫、横笛、琵琶等乐器一排。整个画面描绘的是温穆王与人为善,死后感动天地,菩萨、仙女迎接死者灵魂升天的隆重场面。西壁的内容与东壁相似,其前佛作诵经状,意为死者超度。其后菩萨上排第一人,手执如意向佛献礼,意在表现温穆王生前敬佛的思想。
  
  

(责任编辑:admin)

艺术河南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艺术河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艺术河南所有。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的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用途,并注明“来源:艺术河南”。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艺术河南)”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72小时内进行。

关于我们 | 媒体报道 | 广告刊例 | 联系热线 | 战略联盟理事会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站点地图 | 帮助HELP | 免责条款

版权所有 2001-2009 艺术河南(ARTHENAN.com) 最佳分辨率1024x768

穿越历史见证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