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之旅

你现在所在的位置: 主页 > 学习之旅 > 学术文章 >

管窥戏曲对民族舞蹈与声乐的影响

时间:2009-09-24 11:55来源:中原期刊全文数据库 作者: 王东方 点击:

管窥戏曲对民族舞蹈与声乐的影响 王东方 中国戏曲有着千年的文化积淀,内容博大精深,而它与中国音乐、舞蹈等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与情缘。如果我们从戏曲表演艺术中汲取营养

 

         
  中国戏曲有着千年的文化积淀,内容博大精深,而它与中国音乐、舞蹈等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与情缘。如果我们从戏曲表演艺术中汲取营养,则可以丰富民族舞蹈和民族声乐艺术的表演,提高专业表演的能力,有助于表演者深入感悟中国文化艺术的精髓。
  
  一、戏曲与音乐、舞蹈的情缘及魅力
  
  作为世界三种古老戏剧文化之一的中国戏曲,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中国戏曲又与中国民族音乐、舞蹈血肉相连。从早期的歌舞戏《踏摇娘》《拨头》《兰陵王》起,到后来吸收融合唐代歌舞大曲﹑参军戏、宋杂剧、金元时期的说唱艺术(如诸宫调、唱赚等)以及民歌、兄弟民族乐曲、琴曲、宗教音乐等声腔曲调,进一步发展成元杂剧、南戏、明代传奇,直到清代花部勃兴,形成了多种艺术融于一炉并集大成的中国戏曲,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形成了“以歌舞演故事”的声腔表演艺术的戏剧特质。
  
  中国戏曲发展至今,融合了文学、美术、音乐、舞蹈、表演等多种艺术成分、多种艺术表现手段。戏曲音乐由优美的唱腔音乐和动人的演唱组成,戏曲演唱在戏曲音乐中居于主导地位,是戏曲音乐的主体,主要用于刻画人物形象,阐述故事情节。而在长期的戏曲表演实践中总结提炼的唱、念、做、打四大基本功,手、眼、身、发、步五法戏曲表演体制,生、旦、净、末、丑等脚色行当,服装、化妆、脸谱、表演程式与技巧等,都显示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戏曲艺术流派纷呈,贴近民众,不断继承发展,形成了戏曲艺术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
  
  戏曲表演艺术的魅力还在于它以形拟美、以形传神、传神达意,来实现境界的创造。戏曲艺术的“传神写意”与国画有异曲同工之妙。国画大师齐白石画虾、蟹时从不画水,但人们都能感觉(联想)到水的存在。戏曲表演历来是有桨无舟、有鞭无马、端着空酒杯而酩酊大醉……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把其蕴涵的艺术精神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舞台上。导演阿甲先生说:“戏曲是把米酿成酒。”这就是中国戏曲艺术的魅力所在。
  
  二、戏曲对民族舞蹈表演的影响
  
  戏曲的表演是兼蓄武术杂技、载歌载舞、说表兼重的一种舞台艺术形式。戏曲中的“做”和“打”人们常称它叫“舞”。戏曲中每一个行动,如人物出场、行路、开门、关门、喝酒、思索、冲突、喜怒哀乐等,都是舞蹈化了的表现形式,在这个意义上戏曲中人物的一举一动都是舞。戏曲是戏剧化的舞蹈动作、舞蹈化的生活形态。戏曲中的舞蹈,大多数看起来是我国的古典舞和民族民间舞,但戏曲中的舞蹈,不是古典舞和民族民间舞的简单照搬,而是进行了戏曲化的艺术处理,成为专门的戏曲舞蹈。例如戏曲中的“扇组合”、“水袖组合”等,都是在戏曲形体动作的基础上依据所表现的具体内容进行了舞蹈艺术化处理,使戏曲动作成为具有舞蹈艺术性的肢体语言。由此看来,舞蹈既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品种,又是戏剧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另外,在戏曲表演方面,手、眼、身、发、步的紧密配合是中国戏曲表演中的传统特色,是中国古典舞研究最多的东西,也是中国当代古典舞语汇建设中最成熟的部分。而中国戏曲和中国当代古典舞中的“精”、“气”、“神”,始终被视为是中国戏曲和中国当代古典舞的美学核心。可见,戏曲与舞蹈的发展,一直互为因果,相互影响。
  
  1、借重戏曲表演的“韵律感”
  
  戏曲中的韵律性是贯穿于动作全过程中的点与线的有机结合、身与心的有机结合、外在节奏与内在节奏的有机结合的总称。在舞蹈表演中,动作如果有点没线,有身没心,有外没内,就失去了韵律。戏曲表演则强调“点要清,线要圆”、“大圈中套小圈”、“心想、身动、眼随”;同时,戏曲表演更注重“行未到,神先到”,“行止神不止”,即强调动作的自我感觉,身要领形,形要有神。戏曲表演的魅力就在于特别注意一举一动的神韵,这是舞蹈不管反映何种体裁与内容的作品都不可不向戏曲表演学习的方面。
  
  2、吸取戏曲中表演者的“内在感觉”
  
  戏曲表演中的“内在感觉”是一种潜在的、更深刻的自我意识。戏曲表演艺术家盖叫天平时喜欢看云彩,随着云层的变化心潮为之浮动,眼前就出现了各种各样动的形象,从而勾起他永无止境的创作欲望。他的“武松”几乎从不用同一姿势,他的“云手”更是千变万化,这与他内心在不停地运动是分不开的,不是仅仅用外部训练所能解决的。我们的舞蹈演员在舞蹈表演中也应当树立远大辽阔之感,如果缺乏这种深刻的、潜在的发自内心的感情积累,其舞蹈动作无论怎么做也只是外在的。因此,对于舞蹈演员来说,学习戏曲表演艺术家这种高度、精深的内在感觉,对培养自身的舞蹈艺术修养是非常有益的。
  
  3、学习丰富多彩的戏曲表演手段
  
  戏曲用各种各样的表现手段模拟表现生活形态,如盖叫天的舞姿变化、程砚秋的水袖运用,都是他们为表现人物和感情独创的手段。山西梆子在“翎子功”上达到了“让翎子说话”的程度;秦腔的老生在“翅子功”上(官帽上两旁的翅子)得心应手,随着感情需要上下左右、八字、单双任意摆动,要动就动、要停就停,观众可以从他的翅子运动中看到他心里在想什么。河北梆子的老生和小生在使用髯口(胡子)和甩发上独出心裁,大大地加强了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可见,对舞蹈而言,舞蹈是戏剧化的大舞蹈;对戏剧而言,戏曲就是歌舞化的戏剧。
  
  

(责任编辑:admin)

艺术河南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艺术河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艺术河南所有。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的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用途,并注明“来源:艺术河南”。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艺术河南)”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72小时内进行。

关于我们 | 媒体报道 | 广告刊例 | 联系热线 | 战略联盟理事会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站点地图 | 帮助HELP | 免责条款

版权所有 2001-2009 艺术河南(ARTHENAN.com) 最佳分辨率1024x768

穿越历史见证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