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之旅

你现在所在的位置: 主页 > 学习之旅 > 学术文章 >

河东民间戏曲木版画浅探

时间:2009-09-24 11:59来源: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作者:许宝哲 点击:

河东民间戏曲木版画浅探 许宝哲 作为集绘画、雕刻和印刷于一体的中国年文化产物,河东民间木版画尤其是戏曲木板画,清晰地描绘出以往时代的社会生活,炽烈地展示了百姓庶民的

 

  作为集绘画、雕刻和印刷于一体的中国“年文化”产物,河东民间木版画尤其是戏曲木板画,清晰地描绘出以往时代的社会生活,炽烈地展示了百姓庶民的精神天地,是中国民间美术中一笔巨大的遗产,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一、悠远的发展根脉
  
  古河东地区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境内地厚物阜,经济发达,为民间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优越条件。远在1000余年前的盛唐时期,河东地区就已生产雕版印书画所需原料,如上品的绛墨、绛笔和麻纸、澄泥砚以及这一带的梨木、枣木和竹纸、百日油等,加之发达的冶铁业和遍野的植物色料,都为制造木刻雕刀和彩色套印木版年画提供了必要条件。宋金时期,河东地区的造纸、刻板、印刷业已相当发达,历代不仅官府在这里设置出版机关,私人开设书坊也很多,故有“年画始祖”和“版画之头”的说法。元至明清时期是河东民间木版画发展的黄金时代,作坊画铺随处可见,能工巧匠异常活跃,制作生产的木版画数量可观,仅绛州南关的益盛成,每年印销量即达十万左右。据史载,每逢岁末腊月,这里的城乡集市上,设摊摆画,卖窗花,卖对联,应有尽有,兴盛之极。
  
  金元时期,河东地区即成为中华戏曲的摇篮。蒲剧的故乡是河东地区,其传统剧目多达数百之巨,上至宫廷生活,下至民情社风,远至上古传说,近至坊间趣事,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既充实了当地民众文化生活,也为民间木版年画的创作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明清时期,河东木版年画发展到了鼎盛阶段,出过不少成就卓著、身怀绝技的能工巧匠,特别是以戏曲题材为主要表现内容的戏曲木版画,制作和销售遍及城乡,作品之多,制作之精,皆令人叹为观止,在中国木版画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二、丰富的表现内容
  
  地方戏曲是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也是历代民间道德教化的重要范本。基于此,木版画以极其丰富的表现内容,变动态的戏为静态的戏,变瞬间的美为永恒的美,形成了一个鲜明独特、经久弥新的民间艺术现象。
  
  河东民间戏曲木板画在形式上满足了广大群众多方面的需要,如中堂、贡笺、条屏、三裁、拂尘纸、桌围、窗画、灯画、门画、历画、鱼缸、福字灯等。由于浩若烟海的戏曲故事具有深厚的群众性,给木版画带来了广阔宽泛的表现内容,而其中所表现的故事又大都是以当地发生的历史事件、民间传说为主,又与当地地方戏曲蒲剧的主要曲目相吻合,这就更增加了它的地域性特色,使得木版画成为与戏曲血肉相连的整体。如《三进士》、《白水滩》、《汾河湾》、《桑园会》等都是河东一带发生的事、地方上的戏,这种画最受当地老百姓欢迎;再如《黄鹤楼》、《白蛇传》、《二度梅》、《玉虎坠》、《精忠报国》等,可以说家家户户、世世代代相传不衰,久贴不厌。还有《打金枝》、《少华山》、《访白袍》、《高平关》、《西厢记》、《卖水》、《美人图》、《三家店》、《通天犀》等等。这些戏曲版画一般以


 

 

灯画、条屏、拂尘纸横披等形式出现。其中那些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戏剧人物,特别是忠义志士,如关公、赵云、秦琼等形象威武,雄健有力,深受人民爱戴和欢迎。
  
  三、高超的表现技法
  
  河东民间戏曲木版画长期受当地历史文化积淀、民俗风情习俗的深刻影响,在表现方法上,构图简洁,设色热烈,线条流畅,刀法古朴,形成了与杨柳青年画的纤细、桃花坞年画的浓艳有着明显不同的地方风格和艺术特色。
  
  一是形式的装饰性。借鉴我国民间传统艺术表现法则,利用线条和块面为基本单元,以装饰化的点、线、面为基本语言符号,将平衡、参差、疏密以及不规则的线条自由组合,构成美妙的动律和节奏,增添了情趣,丰富了形象的感染力,有着全面、美化、吉祥的特征,传达出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本质。
  
  二是构图的概括性。不拘泥于舞台艺术局限,紧扣动人心弦的关键情节点,发挥其至真至纯的艺术天性,通过大胆取舍,删繁就简,再借助戏曲以虚代实、以少胜多的虚拟手法,灵活巧变地安排构图,使画面重点突出、虚实相衬,深刻地表现了心中的艺术客体,达到了精炼完美、一目了然的艺术境界。
  
  三是造型的夸张性。用展开式的动态思维方式,把戏剧角色应具备的一整套典型化传统表现程式与民间艺术随心所欲的自由尺度有机结合,通过神态动态的夸张使不合规范变成了艺术的合理性,把充满干练、典型、幽默韵味的人物造型,生动传神地刻画出来,表现自己心中的世界。
  
  四是雕刻的拙朴性。运用传统白描手法双勾铁线概括地进行形体组合,再经雕刻制作,使刀味木味与线条的刚健相统一,形成了别具韵味的艺术形象。人物造型尺度与表现方法尺度相统一,把那有力的臂膀、刚强的面容,表现于非凡的雕刻功力中,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五是设色的单纯性。大胆运用中国民间美术毫无矫揉造作的原始艺术“五色观”,以分版套印和手绘晕染相结合,巧妙地利用黑色主版的主导地位,以透明度极高的品色红、绿、青、紫实施大强度对比和重叠,呈现出质朴、纯真的艺术原生态性,释放出强烈、奔放的原始生命力,构筑着劳动者的精神世界,反映出鲜明的民族意识。
  
  河东地区民间戏曲木版画以它广泛的表现内容、精湛优美的表现技巧、久远的历史传统和普遍丰厚的审美层次,以及其特有的普及性、实用性、审美性,成为了符合民众心理需要的象征意义,向文化学者们提供了极有价值的珍贵的形象资料,俏立于世界民族艺术之林,融进黄河儿女的血液之中。
  
  参考文献
  
  1《.中国民间美术全集•山西分册》,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年
  
  2.张道一《中国民间美术辞典》,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年3月
  
  3.张士闪《中国传统木板年画的民俗特性与人文精神》,《山东社会科学》2006年2期
  
  4.李振球、乔晓光《中国民间吉祥艺术》,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年2月
  
  5.王毅《中国民间艺术论》,山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
  
  (作者单位:山西运城幼儿师范专科学校美术系)
  
  

(责任编辑:admin)

艺术河南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艺术河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艺术河南所有。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的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用途,并注明“来源:艺术河南”。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艺术河南)”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72小时内进行。

关于我们 | 媒体报道 | 广告刊例 | 联系热线 | 战略联盟理事会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站点地图 | 帮助HELP | 免责条款

版权所有 2001-2009 艺术河南(ARTHENAN.com) 最佳分辨率1024x768

穿越历史见证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