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之旅

你现在所在的位置: 主页 > 学习之旅 > 学术文章 >

风格独特的绥棱陶器

时间:2009-09-24 18:44来源: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作者:杨永善 点击:

 陶瓷艺术展览会”。这是自一九五五年在北京举办第一届全国陶瓷展览之后,又一次大规模的陶瓷艺术展览。这个展览如同中国陶瓷艺术的百花园,群芳争妍,丰富多彩。这里既有著名陶瓷产

 

  
    一九七九年的春天,在上海中山公园举办了“第二届全国陶瓷艺术展览会”。这是自一九五五年在北京举办第一届全国陶瓷展览之后,又一次大规模的陶瓷艺术展览。这个展览如同中国陶瓷艺术的百花园,群芳争妍,丰富多彩。这里既有著名陶瓷产区景德镇、醴陵、唐山、邯郸、石湾、枫溪、德化、宜兴等地具有代表性的传统产品,也有分布在全国各地小型民间窑场的产品,其中最引人注目和使人感到有新意的是黑龙江绥棱的黑陶和贵州平塘的釉陶。这两种陶器的产地,一个地处东北,一个地处西南,遥相呼应,都是以其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淳厚的民间艺术风格,博得广大观众喜爱的。
  
  绥棱陶器这次展出的作品有黑红两种颜色,都是无釉刻花的低温陶,虽然两种颜色不同,但造型和装饰是类同的,其中以黑陶的视觉效果为最好,所以受到参观者的关注,绥棱黑陶从此被更多人所了解。绥棱黑陶产品的造型多为形体变化单纯的花盆、花缸、笔筒、花瓶和花罐等,又以双层透雕的产品别具一格。绥棱参加展出的展品散发着塞北的乡土气息,同时表现着民间陶瓷艺人的智慧和技艺,把砑光、透雕、刻花、压线、戳花等工艺手法结合在一起,本着整体和谐与结构清楚的原则处理,虽然没有多种颜色变化,但利用线、面、空间的组合关系,形成了独特的装饰风格。展出的主要是寇华林老艺人的作品。他是绥棱黑陶的创始人,从制作普通的土陶,经过不断改进并加以设计,而发展成为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绥棱黑陶,前后经过二十几年的历程,最后才获得人们的好评。
  
  绥棱是黑龙江省的一个县,在哈尔滨北面不远的地方。这里过去很早就有泥瓦盆窑,烧造缸、盆、罐之类的农家用器。制陶的原料是利用当地黑土之下的黄色粘土,经陶洗、练泥之后,采用辘轳手工拉坯成型,坯体表面稍加修整,干燥后烧成。产品多为红陶,也有部分灰陶,很少施釉的,大多都属于低温无釉陶器,当地称其为“土陶”。绥棱现代黑陶是从寇华林开始的,他是主要创始人;他的儿子寇维军是继承者和传播者。
  
  寇华林是当地的一位制陶艺人,祖籍山东莱州府,是在曾祖父一代闯关东到东北的,落户在绥棱县上集镇。寇华林从十三岁开始在瓦盆窑上学徒,练得从制备陶土原料到成形、刻花、烧成等一整套手艺。寇华林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除制陶之外喜欢养花,工余给自己种的花做花盆,喜欢变换样式,摆在家里好看。于是他就开始设计造型,刻花、砑线装饰。寇华林生活在农民中间,所接触到的民间陶盆、瓦罐、剪纸、刺绣、家具刻花、年画门神等,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最直接的是陶器的造型样式,多是继承了传统和民间的样式加以变化的,装饰纹样则是更多地接受民间剪纸的构图和纹样形象,注重纹样主要部分的大形,用概括的手法,省略细部,整体效果明确,有比较突出的装饰性。
  
  民间工艺开始是自发的一种创造,需要发现和扶持,使其健康的发展。当寇华林黑陶制品在一九六一年黑龙江省第一届工艺美术展览会展出时,省手工业管理局工艺美术处的刘家弟同志发现了这一有鲜明特点的产品,他深入到绥棱县瓦盆厂去调研和访问,并给以支持和指导。最可贵的一点是刘家弟同志尊重民间艺人的创造,保护民间陶器的本来面貌,在不改变已形成的风格特点的基础上给予指导和帮助,使绥棱黑陶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工艺质量和艺术质量。
  
  刘家弟同志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他不仅协助寇华林整理和总结以往的造型样式和装饰纹样,而且帮助办讲习班,提供可参考的资料。他把寇华林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的刻花纹样拓下拓片,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对优秀的部分给以肯定和赞扬,对于不足的地方,表现得还不完整或不尽意的部分,提出修改意见。他不是强加给老艺人的,而是以一种友好的带有商量性的态度谈出指导意见,很容易被老艺人接受,而且对刘家弟现场指导给以充分肯定。后来在上世纪80年代初,寇华林的儿子寇维军在谈到绥棱黑陶的形成和发展时,他说:一是老父亲的研究试制,二是刘家弟同志的支持和指导。两者缺一不可。当然还有很多人对绥棱黑陶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如张大祥、姜世录、杨世昌、栾修平、吴乃光、张景春等,都是不应该忘记的。
  
  黑陶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曾经有过灿烂的一页,龙山文化的黑陶工艺是独特的,特别是蛋壳陶的工艺水平是非常高的,也是后世所不容易企及的。后来的黑陶不同于龙山文化的黑陶,在民间一直是作为一般用器保留下来的,特别是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至今一直有黑陶的烧制。绥棱的黑陶不同于古代龙山文化的风格特点,是由普通的红陶演化而成的,只是在烧制时经过最后烟的熏制过程,进行碳素渗透,变得又黑又亮。绥棱黑陶的胎体厚度与普通陶器相近。由于坯体是由黄色粘土制成的,在窑火中不能耐受高温,因而只能烧成为低温无釉陶器。烧成后的胎体较疏松,不够质密,强度比釉陶或紫砂都要差,而且贮水渗漏,不适于盛装液体物质,主要用来制作陈设性装饰品,或是作为实用陈设相结合的台灯座、笔筒、画筒等。
  
  由于黑陶原材料在北方到处可以找到,原料制备的工艺比较简单,成型和刻花工艺容易掌握,烧制工艺也并不复杂,关键是掌握好渗碳熏黑这一环节。总之,比起制作紫砂陶或烧造瓷器的工艺要简单和容易多了。在上世纪70年代,由于绥棱当地对这一具有特色的工艺不够重视,没有很好地去保护和发展,使培养起来的技术力量不断外流。寇华林去世后,他的儿子寇维军到河北、山东、北京等地传授黑陶制作技艺。因为烧制黑陶的工艺技术难度不是很大,原材料各地都有,工艺设备条件也并不复杂,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很快在山东、河北许多地方出现了黑陶工艺厂,其工艺技术基本上延续了绥棱黑陶工艺,没有什么更大的改进。造型和装饰纹样绝大多数也是因袭了寇华林老人作品的结构和形式,包括刻划方法都没有更多的改变,只是个别用模具注浆成型的黑陶还采用了浮雕的装饰手法,效果也不是很显著,很难形成符合黑陶材料和造型特点的装饰风格。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黑陶曾经热过一阵子,由于黑陶材料自身的局限性,实用功能的范畴比较小,很难从多方面去开发产品,所以一直停留在装饰陈列之类产品的烧造上。绥棱的陶器从60年代初兴起,到80年代中期衰落,这期间有经验也有教训。最初的兴起和之后的发展,是由于黑龙江省手工业管理局刘家弟等人的支持和帮助;后来的逐渐衰落则是由于县里主管部门的管理不善,没有很好地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没能进一步巩固在工艺方面和艺术质量方面已经取得的成果,质量下降,没有处理好技术人员的问题,致使人才外流。关心绥棱陶器的同行们,谈到这一有地方特色的工艺品时,常常感到非常遗憾,同时也希望绥棱黑陶能够复兴,在恢复原有产品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在工艺质量和艺术质量方面进一步提高,使塞北的这枝工艺奇葩重新开放。令人兴奋的是这一愿望在今天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
 
  
  [作者简介]杨永善(1938—),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学位委员会主席,博士生导师,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陶瓷艺术家协会副主任等职。
  
  

(责任编辑:admin)

艺术河南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艺术河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艺术河南所有。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的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用途,并注明“来源:艺术河南”。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艺术河南)”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72小时内进行。

关于我们 | 媒体报道 | 广告刊例 | 联系热线 | 战略联盟理事会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站点地图 | 帮助HELP | 免责条款

版权所有 2001-2009 艺术河南(ARTHENAN.com) 最佳分辨率1024x768

穿越历史见证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