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之旅

你现在所在的位置: 主页 > 学习之旅 > 研究期刊 > 华夏考古 >

《华夏考古》2008年第2期

时间:2009-09-26 17:56来源:中国考古网 作者:孙利亚 点击:

华夏考古2008年第2期摘要 作者:发布时间:2008-07-06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 ●田野考古报告 重庆市万州铺垭遗址发掘报告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重庆市文化局、重庆市万州区文物管理

 

    
  华夏考古2008年第2期摘要
  
  作者:发布时间:2008-07-06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
  
  ●田野考古报告
  
  重庆市万州铺垭遗址发掘报告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重庆市文化局、重庆市万州区文物管理所(3)
  
  【摘要】2003年2~4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受重庆市文化局委托,对万州铺垭遗址进行钻探、发掘。该遗址始于东周,历东汉、唐宋,一直延续到明清,其主要文化遗存为东周文化,发现有房址、陶器等。东汉和唐代的遗存次之,发现有灰坑、墓葬,以及陶、瓷器。
  
  【关键词】重庆市;万州;铺垭遗址;发掘
  
  2003年河南新乡市火电厂墓地发掘简报新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39)
  
  【摘要】2003~2004年,新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新乡市火电厂251座战国晚期至西汉晚期墓葬,出土一批精美的彩绘陶器、大型铁制生活用品、铜器等遗物。根据墓葬形制和随葬品组合,将墓地分为五期,从战国晚期至西汉晚期,为研究中原战国至汉代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关键词】新乡市火电厂;墓地发掘;战国晚期;西汉
  
  河南永城市芒砀山新莽墓地清理简报永城市文物局、永城市博物馆(65)
  
  【摘要】永城市境内的芒砀山区,是汉代梁国王陵墓地。有两汉时期的大、中、小型墓千余座。这次在芒砀山主峰东侧发现了属于新莽时期的墓群,时代特征较为明显。男左女右的葬制有别于两汉。钱币用丝绸穿系并包裹,以及椁内用白灰槽,铺草木灰的方法都有其特点,是很有价值的考古资料。
  
  【关键词】永城市;芒砀山;新莽墓地;清理
  
  ●考古文物研究
  
  中国史前龟文化研究综论范方芳、张居中(69)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安徽合肥市)
  
  【摘要】本文主要从史前龟甲器的用途、龟灵崇拜的内涵、龟卜文化三个方面对目前中国龟文化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对中国龟文化今后的研究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龟文化;龟灵崇拜;龟卜;龟甲器
  
  海岱地区新石器时代玉料来源及琢玉工艺初探王强(76)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山东济南市)
  
  【摘要】关于海岱地区新石器时代的玉器,此前已有学者从不同角度作过研究。但对于玉料来源及琢玉工艺从未作过专题分析。本文根据考古学以及矿物学的最新研究进展,从考古学文化的分区、文化因素分析、制作工艺等角度进行了尝试分析。
  
  【关键词】海岱地区;史前时期;玉器;玉料;工艺
  
  从考古学文化看汉水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黄尚明(84)
  
  (华中师范大学楚学研究所湖北武汉市)
  
  【摘要】汉水地处我国中部,是南北文化、东西文化交流的通道。本文认为商文化主要经汉水传入四川,汉水也是楚文化西渐和蜀文化北渐的重要通道之一。汉水在中华文化形成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汉水;楚文化;商文化;蜀文化
  
  辽东地区双房式陶壶研究朱永刚(89)
  
  (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吉林长春市)
  
  【摘要】本文经类型学研究,将辽东地区两周时期流行的双房式陶壶分为三期,并对年代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其内涵与外延的把握提出三点认识:1、双房式陶壶的祖型可追溯到庙后山文化,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以太子河、浑诃为中心,分布范围遍及辽东地区具有显着时段特征的一种考古遗存。2、将双房式陶壶分为A、B两系,认为它们是同源陶壶谱系的两个发展序列。3、所谓“美松里”陶壶,是双房式陶壶自西周中晚期发生分野以后,向东流入西北朝鲜地区发展的一支。同时这种陶壶的北传,还对西团山文化产生了较大影响。
  
  【关键词】双房式陶壶;分期;年代;来源;流向;两个发展序列
  
  小邾国媵器随葬于本国贵族墓地原因探析袁俊杰(98)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河南开封市)
  
  【摘要】小邾国与胙国是姻亲国,邾友父鬲是小邾君为其嫁为胙国夫人的女儿制的媵器,本应随其女儿陪嫁到胙国,而却随葬在小邾国贵族墓地。邾友父鬲和1号墓的年代为春秋早期,胙国被灭也在春秋早期。二者年代相同,绝非偶然巧合。其原因应与胙国灭亡的重大变故有关。当时邾友父的女儿很可能未及出嫁胙国就灭亡了,也可能已经出嫁到胙国,在南燕兼并胙国时为避难而逃回到母国,同时也把媵器带到了娘家,或仅仅是把媵器转移到了小邾国,后因胙国灭亡,媵器便留在了母国,为其兄弟亦即第二代小邾君所得,到第二代小邾君或其夫人去世时,便把这些媵器随葬在墓中。如果此说不妄,则又可反证胙国灭亡的更为具体的年代。
  
  【关键词】小邾国;胙国;媵器;贵族墓地;春秋早期
  
  虢城、焦城与陕城考梁宁森(103)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市)
  
  【摘要】历史上曾有南虢、北虢两虢之称,清人王先谦认为南北虢实属一虢。若从南北虢两虢说,则必有南虢都城与北虢都城之别;若从南北虢一虢说,北虢之“下阳”则为虢之都邑,虢之真正都城应在上阳。关于上阳城的具体位置,目前考古界有李家窑址说和陕州故城东部说。本文拟就虢城、焦城与陕城的地望以及它们的关系作一讨论。
  
  【关键词】南北虢国;虢城;焦城;陕城;考证
  
  郑国青铜礼乐器祭祀坑相关问题讨论杨文胜、李晓莉、韩越(110)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郑州市)
  
  【摘要】新郑祭祀遗址出土青铜礼乐器作为祭祀重器,是春秋中期郑国特殊祭祀文化的具体表现。不同遗址出土器物组合的差异,从器物层面体现了当时郑国高等级贵族间的微妙关系,轮流执政的卿大夫已经掌控了包括土地所有权在内的多项国家权力,拥有和国君同等级的礼器、乐器使用权,仅在用鼎数量方面存在着差异。作为祭器的祭祀坑出土青铜礼乐器和同时期墓葬出土器物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标明当时祭祀礼仪仍然严格遵循着传统礼制,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不能将遗址出土青铜乐器与“郑卫之声”简单地等同分析。
  
  【关键词】郑国;礼乐器;祭祀
  
  云南个旧黑玛井发现的东汉铜博具蒋志龙(121)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云南昆明市)
  
  【摘要】在云南个旧黑玛井古墓群采集的方形铜案应该是东汉时期的博具,该博具明显是当地受汉文化影响产生的。
  
  【关键词】云南;个旧;黑玛井;东汉;铜博具
  
  对徐州龟山和狮子山汉墓结构的几点认识马永强(123)
  
  (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江苏南京市)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徐州地区发现的两座楚王墓——龟山汉墓和狮子山汉墓结构设计、建造以及陪葬品等方面的讨论,进一步说明徐州地区楚王陵的结构形制特点,使我们对西汉墓制有较为深入的认识。
  
  【关键词】徐州;龟山汉墓;狮子山汉墓;结构;讨论
  
  河南偃师市出土郭虚己曾孙郭傪墓志鲍虎欣(126)
  
  (偃师商城博物馆河南偃师市)
  
  【摘要】本文对唐宣宗大中四年亡故的郭傪墓志进行了考释,列出了自隋至唐宣宗250余年间郭氏家族的九代世系表,反映了晚唐时期偃师地区的一些社会风俗,对史书有关裴休事迹的记述做了补证,弥补了史阙。
  
  【关键词】偃师市;郭傪墓志;裴休;家族墓地
  
  唐淮南大长公主墓志所反映的唐代历史问题岳连建、柯卓英(130)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陕西西安市;西安石油大学人文学院陕西西安市)
  
  【摘要】淮南大长公主墓志是目前发现的形体最大、铭文最长的一盒唐代公主墓志,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物研究价值。本文在对淮南公主墓志考证的基础上,对墓志中记载的太平公主、唐睿宗李旦等重要历史人物及著名音乐家王长通的有关史事进行了梳理论证,对墓志所反映的武则天“以周代唐”的重大历史事件以及唐代的礼仪风俗、宗教活动、音乐文化等也进行了较充分的论述。
  
  【关键词】淮南公主;墓志;礼仪;宗教;音乐
  
  ●古文字研究
  
  商周时期金属称量货币的自名名称及其嬗变赵平安(137)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市)
  
  【摘要】商周时期,我国流行金属称量货币,是大家所熟知的。但是称量货币这个名称是后起的,当时叫什么,还是一个谜。本文从楚币铸记出发,上推上周金文,结合传世文献,指出商周称量货币先后用●●、征、爯(钅爯)等字来表示,它们虽然写法不同,但读音相同相近,表示的都是称量货币的含义,应是同一个词在不同时期的书写符号。
  
  【关键词】商周;称量货币;自名名称
  
  对《周代金文中女子称谓类型研究》一文的补充李龙海(141)
  
  (中原工学院人文学院郑州市)
  
  【摘要】曹定云先生在《周代金文中女子称谓类型的研究》一文中,依据青铜器铭文,对周代金文中女子称谓类型做了比较全面的总结。本文依据《殷周金文集成》等对周代女子称谓问题做了一次较全面的探索,发现周代对女的称谓除曹先生所列举者外,还有一些类型。
  
  【关键词】周代金文;女子称谓;类型
  
  ●学者•学术史
  
  以田野考古为主探索夏文化已经取得硕果——纪念徐旭先生赴豫西考古调查“夏墟”49周年方酉生(144)
  
  (武汉大学考古与博物馆学系湖北武汉市)
  
  【摘要】本文回顾了几十年来探索夏文化、早商文化的历程及突破,并对学术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指出学术研究要遵守实事求是的原则。
  
  【关键词】田野考古;探索夏文化;“夏墟”;学术讨论
  
  ●书评
  
  华夏考古的新篇章——读《新郑郑国祭祀遗址》马世之(149)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河南郑州)
  
  

(责任编辑:admin)

艺术河南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艺术河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艺术河南所有。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的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用途,并注明“来源:艺术河南”。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艺术河南)”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72小时内进行。

关于我们 | 媒体报道 | 广告刊例 | 联系热线 | 战略联盟理事会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站点地图 | 帮助HELP | 免责条款

版权所有 2001-2009 艺术河南(ARTHENAN.com) 最佳分辨率1024x768

穿越历史见证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