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之旅

你现在所在的位置: 主页 > 学习之旅 > 研究期刊 > 史学月刊 >

史学月刊2009年第1期部分文章摘要

时间:2009-09-26 20:17来源:史学月刊网 作者:史学月刊编辑部 点击:

史学评论 改革开放以来唐史研究若干热点问题述评 张国刚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北京100084) [关键词]唐史研究;唐宋变革;士大夫;婚姻家庭;科举制;礼制 [摘要]虽说学术

 

    
  史学评论
  
  改革开放以来唐史研究若干热点问题述评
  
  张国刚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北京100084)
  
  [关键词]唐史研究;唐宋变革;士大夫;婚姻家庭;科举制;礼制
  
  [摘要]虽说学术研究并不完全是政治气候的晴雨表,但政治开明、思想解放毫无疑问是学术事业发展的基础条件。由于改革和开放,30年来中外学术交流之渠道畅达,海外学术著作的翻译与介绍也日渐增多,海外学者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对于国内中古史研究也有很明显的影响。比较突出的是,关于唐宋变革的讨论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关于士人身份、基层社会、婚姻家庭等社会史研究取得长足的进步,政治制度史、礼制和法制、中外关系等领域的研究也有很大突破。这些成绩的取得除了中外学术界的互相激荡之外,还与史料的整理、出土文献的刊布以及实行学位制度以来大批博士、硕士研究生充实了唐史研究队伍等因素有关。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美国史研究
  
  李剑鸣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北京100871)
  
  [关键词]美国史研究;去意识形态化;学术积累;现实关怀;本土化
  
  [摘要]1978年以来,中国的美国史研究得益于多种有利的条件,学术水平逐渐提高,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绩。在此期间,研究者问题意识的来源有所调整,在思想理论取向上经历了一个“去意识形态化”的过程,历史主义意识有所增强,愈益重视原始材料的利用和解读,在借用社会科学方法方面也有新的尝试。经过30年的发展,中国的美国史研究已有一定的积累,一代学术新人正在成长,表明这个领域具有相当光明的发展前景。
  
  历史研究中的材料与问题笔谈
  
  【编者按】在历史研究中,材料与问题密切关联,“论从史出”、“材料即史学”之类的说法都是学者从一定意义上对材料与问题间关系认识的表述。如何解读材料,如何从材料中发现问题,如何运用材料最终解决问题,是史学研究者始终需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说,材料与问题的把握方式影响着研究水平的高下。为此,我们特推出由邓小南、吴宗国、李裕民、张邦炜、龚延明等5位学者撰写的“历史研究中的材料与问题笔谈”。这组笔谈或从理性高度予以阐发,或结合自身实践进行探讨,希望能对史学研究者尤其是史学后进开拓研究视野、端正研究方法有所裨益和启发。
  
  永远的挑战:略谈历史研究中的材料与议题
  
  邓小南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100871)
  
  历史学是一门启人心智的学问。它对于我们的吸引力,是与它所面临的挑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诱导我们走上这条学术道路的,应该说,正是历史学所仰赖、所辨析的丰富材料,也正是历史学所关注、所回应的特有议题。“材料(史料)”与“议题(问题)”,是历史学家终日涵泳于其间、终生面对且尽心竭力处理的对象。从某种程度上说,研究水平的高下,正是取决于论著者对于“材料”与“议题”的把握方式。在各学科体系重组、知识结构更新的时代背景之下,希望求得实质性的学术突破,而不是满足于用语、词汇的改变,则必须从议题的了解与选择、从材料的搜讨与解读开始。
  
  
  
  材料、问题、假设与历史研究
  
  吴宗国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北京100871)
  
  历史研究的出发点是什么?材料和问题是历史研究中两个重要的问题,下面谈谈我在这些方面的一些体会。我想,要搞清楚这两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历史研究的出发点是什么?
  
  历史研究的出发点是什么,这似乎是一个常识性的问题,但是人们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却有着不同的答案。
  
  有人说理论是研究的出发点。上个世纪50年代末就曾经提出过“以论带史”的口号,现在这个口号虽然受到批判不再有人提起,但是认为理论是研究的出发点这种观念还是有着广泛的影响。一些年轻人在学习现代西方社会科学理论以后,往往还没有搞清楚这些理论的来龙去脉,就匆匆地拿来运用。在运用这些理论时,更没有把它们看成是研究历史的一种指导原则,一个观察历史的新的角度,而是把这些理论当做教条,作为自己研究的出发点,仿佛历史研究就是用这些理论把历史事实串连起来,或者说用历史事实来说明这些理论。又陷入了上个世纪风行一时却给我们民族和学术界造成巨大灾难的教条主义的深渊。
  
  如何运用史料解决疑难问题
  
  李裕民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著名史学家傅斯年有句名言:史学就是史料学。有人以为他是把史学等同于文献学了,这是误解。傅的本意当指史学是研究史料的学问。试问,假如没有甲骨文、金文和《史记》等文献,我们能知道商朝的历史吗?历史的进程是丰富多彩的,好比汪洋大海,而存留下来的史料不过沧海一粟而已。史学工作者的任务则是认真研究这一粟,并通过它去窥测那汪洋大海。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微观和宏观的研究。研究什么?研究史料中的一切问题,不论是大的或小的。有些看似小问题,可能是解决大问题的关键,譬如一把钥匙,看起来很小,却是入门的途径。
  
  书中自有问题在
  
  张邦炜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四川成都610068)
  
  治史难,既难在史料的搜集与解读,又难在问题的发现与提出,如何处理问题与体系的关系也难。下面仅就宋史研究的材料与问题谈些浅见,主要意思不外“三个并重”:新、旧材料宜并重,书与问题应并重,问题与体系当并重。
  
  滚雪球:资料与学术积累的成功之道
  
  龚延明
  
  (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暨宋学研究中心,浙江杭州310028)
  
  一个人的精力有限,而数千年的历史,对个体而言,简直是无穷无尽。每个学者,只能在历史的某个领域选取某一场景或某一制度予以关注和追寻,寻找那已为岁月磨损、散落在浩瀚文献或深埋地下遗物中的信息,加以拾掇、修补和复原。在中国古代史研究中,我选取的是中国古代职官制度研究。回顾近三十年的中国古代职官研究,深感掌握史料的重要性。没有史料谈何研究?掌握史料是历史研究的起点,也是基础。
  
  掌握史料的目的是干什么?不是为掌握史料而掌握史料,目的是为了解读史料所包含的特定历史信息,通过分析、整合,尽量正确地认识特定历史信息所凝结的某个历史场景或制度的本来面貌。下面谈一点我对处理、掌握史料与历史研究两者关系的体会。
  
  专题研究
  
  试论《左传》《国语》天象纪事的史料价值
  
  张培瑜
  
  (中国科学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江苏南京210008)
  
  [关键词]《左传》;《国语》;日食;五星;天象纪事
  
  [摘要]《左传》《国语》并称《春秋》内、外传。经过对春秋内、外传的日食和天象记载作初步考查,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左传》《国语》记载的岁星位置、灭虢天象、《国语•周语》伶州鸠所述伐纣天象等等,均非观测实录,都是战国后人据传闻并依后来时代的天文知识推算附入的,尤其不能根据伶州鸠所述伐纣天象推求克商年代。太史公采用《左氏春秋《国语》等大量史实来撰写《史记》的两周历史,却完全没有选用现存本《左氏春秋》《国语》特有诸多天象记载中的任何一条,这是非常值得后人深思的。
  
  美国中央情报局眼中的中国*
  
  ——冷战时期美对华情报评估综合性文件概述
  
  沈志华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上海260062)
  
  [关键词]冷战;中美关系;中央情报局;情报评估
  
  [摘要]在美国中央情报局数千份有关1948~1976年中国的情报和报告中,“国家情报评估”(NIE)和“特别国家情报评估”(SNIE)的综合性报告反映了美国情报机构对中国政策取向及发展趋势的阶段性认识和判断。通过从总体评估、政治问题、经济问题、军事问题、外交问题五个方面对这些文件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美国情报分析部门和官员观察问题的角度和分析问题的方法,他们对中国问题的关注点,以及到1960年代中期以前美国在整体上对中国认知所发生的变化。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史景迁史学探要
  
  朱政惠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上海200062)
  
  [关键词]美国;中国学;史景迁;史学理念
  
  [摘要]中国人作史强调一个史义,崇尚史识。史景迁史学影响大,最根本的还是他的史学思想和史学理念。他对明清史长时段演变问题的探究,对历史底层人物命运的追问等,都是试图对历史奥密进行洞察。他还希望究明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也期待自己成为不同文明交流大潮中的弄潮儿。长期的史学实践造就了他对过往历史、史学潮流、学术前沿的不凡洞察力,并以华美的历史文笔和精彩叙事去完善其治史的美好愿景。诚然,他的研究也有“局外人”的局限问题,在充分肯定史景迁的史学成就时,也要注意对这类问题的思考。
  
  历史是修辞:怀特后现代主义历史编纂学的叙事理论
  
  徐浩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北京100872)
  
  [关键词]历史;修辞;怀特;叙事理论;后现代主义
  
  [摘要]叙事理论的背景是语言学转向,语言学转向导致了欧陆的话语理论和北美的叙事理论。后者认为历史作品的意义不是由史料赋予的,而是决定于作者所选择的叙事模式,由此主张历史是一种文学的虚构,否认历史的实在性与客观性。对于叙事理论,我们既要借鉴修辞形式对历史内容发挥影响的观点,使叙事模式更加自觉、有效地服务于史学内容;也要反对叙事理论有关形式决定内容,把史学完全等同于修辞学的观点,坚持历史学的科学性和人文性的和谐与统一。
  
  
  
  电脑与史学应用
  
  古籍数字资料应用与史学研究
  
  王文涛
  
  (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91)
  
  [关键词]古籍;数字资料;知识发现;史学研究
  
  [摘要]古籍数字化与当代先进的信息技术的结合日益紧密,古籍数字资料在史学研究中的应用也日趋密切。检索结果和文献出处一次性输出为一个文件,是优秀古籍检索软件应当具有的功能。对于检索到的数字资料,如何进一步归类整理,如何从海量信息中获取知识发现,是数字资料应用中带有普遍性的新问题。逻辑概念的分类、归纳、排比、筛选和分析综合等,非文字处理软件所长,可以使用电子表格、数据库或其他文本软件与文字处理软件协同工作。当然,检索不能代替研究,将扎实的学术功底与先进的电脑网络知识相结合,才能充分利用与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方便快捷,提高学术研究的效率和质量。
  
  学术综述
  
  “史学现代化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吕庙军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天津300071)
  
  [关键词]史学现代化;史学理论与方法;中外交流
  
  [摘要]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交往和交流日益密切,世界呈现出了经济全球化、政治和文化的多元化趋向。中西文化、海岸文化、大陆内部文化都需要彼此沟通,以开放的胸怀,立足中国,使中国学术走向国际化、多元化,不断向前发展。在史学现代化问题日益受到人们普遍关注的当下,出席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国际多元文化综合研究所承办的“史学现代化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学者们,从多视角、多层面深入探讨了史学理论与方法、唯物史观、史学现代化、中外史学交流与比较、史料与史观等议题,以求达成一定的共识,共同推进中国现代史学的建设和发展。
  
  
  
  1990年以来中国近代海权问题研究述评
  
  史春林
  
  (大连海事大学人文学院,辽宁大连116026)
  
  [关键词]中国近代;海权问题;研究述评
  
  [摘要]1990年以来学术界兴起了研究中国近代海权问题的热潮,主要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第一,关于中国近代海权观由来与发展过程的研究;第二,关于中国近代名人海权观的研究;第三,关于海权与中国近代战争胜负关系的研究;第四,关于马汉海权论对中国近代海军影响甚微原因的研究;第五,关于中国近代海权意识淡薄及其原因的研究;第六,关于中国近代海权与陆权关系的研究。目前关于中国近代海权的研究虽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还有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因此希望今后在研究中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注意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第二,要注意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第三,要注意专门研究与综合研究相结合。第四,要注意对历史研究与对现实研究相结合。
  
  原作者:本刊编辑部
  
  

(责任编辑:admin)

艺术河南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艺术河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艺术河南所有。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的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用途,并注明“来源:艺术河南”。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艺术河南)”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72小时内进行。

关于我们 | 媒体报道 | 广告刊例 | 联系热线 | 战略联盟理事会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站点地图 | 帮助HELP | 免责条款

版权所有 2001-2009 艺术河南(ARTHENAN.com) 最佳分辨率1024x768

穿越历史见证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