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之旅

你现在所在的位置: 主页 > 学习之旅 > 在线讲座 >

拂去尘埃再现五千年前“鹳鱼石斧图”的真面

时间:2009-08-24 11:18来源:河南省博物院 作者:汤文兴 点击:

鹳鱼石斧图出土已经三十多年,为各方专家研究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发展及原始社会性质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遗憾的是,过去有些学者和艺术家研究这幅陶画时,引用的不是出土

 

   
  “鹳鱼石斧图”出土已经三十多年,为各方专家研究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发展及原始社会性质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遗憾的是,过去有些学者和艺术家研究这幅陶画时,引用的不是出土的文物而是复制品,与出土实物相对照,陶缸之器形、鹳鸟之神态,烧造之色调,均已失去了原始时期那种古朴而厚重的神韵。
  
  1978年10月,笔者同临汝县文化馆馆长张久一先生,前往阎村调查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时,发现当地农民在不到30平方米的范围的菜地里,挖出了11座以红陶缸作为葬具的瓮棺葬。出土时陶缸均已破损,经粘补复原后,发现其中一件,高47厘米,口径32.7厘米的红陶缸,腹部画有捆绑在木棒上的石斧和鹳鸟叼鱼的彩画。石斧上的孔眼、木把上的符号和紧缠的绳子,都被真实地用黑色线条勾勒出来;鹳鸟,圆眸、长喙、体形椭圆,两腿直立,嘴上叼着一条大鱼,面对石斧,显得生动健美。画面高37厘米,宽44厘米,约占陶缸面积的二分之一。因画面上的水鸟与我们常见鹳鸟相似,所以在


 


  
  1978年出土的陶缸
  
  1982年复原后的陶缸
  
  发掘报告中被命名为“鹳鱼石斧图”。调查报告(执笔汤文兴)于1981年在《中原文物》第1期发表后,曾引起学术界各方专家的重视。这是迄今我国发现最早、最大的一幅陶画。“鹳鱼石斧图”的发现,展示出中华民族的高度文明,反映了人类绘画萌芽时期的艺术风格,呈现出华夏文化的光辉,体现了中国史前陶画艺术创作的最高成就。2003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珍宝,现存中国历史博物馆。
  
  “鹳鱼石斧图”的绘画艺术,标志着中国史前绘画艺术由纹饰图案向物象绘画的发展,拉开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序幕。半个多世纪以来,在西安半坡、甘肃马家窑、陕西临潼姜寨等地,出土了大量彩陶,纵观其图形有动物、人面、鱼、鹿、双鱼纹、几何图形等。从彩陶纹饰上来看,仍属于在不同器形上美化陶器的装饰性图案。但是,绘画却不受器物形状的限制,而且具有明确的主题反映。原始社会时期的绘画,不仅仅是装饰陶器、表现自然现象的作用,也将其社会形态、思想意识等深层次的内容于以透视,反映出某种真实的生活形象,与优美的构图有机地柔和在一起。《鹳鱼石斧图》就是艺术家对当时农耕和鱼猎经济的真实写照。这幅陶画没有背景,只有一鸟一鱼一石斧,可是一看就会把人带进五千年前的生活中去,这就是意境力量的所在。鹳和鱼没有明显的时代区别,而捆绑在棍棒上的石斧,就好像画家落款的年号一样,透视出原始社会人们生活和生产的情境,准确地标志出了那个时代的符号,使人联想到在那苍茫的原野上,原始人群拿着石斧在紧张地耕作;在清清的小河边,站立着一群点点白鹳,突然一只老鹳叼起了一条大鱼,鱼儿还在无力地摆动着尾巴。这一生动的镜头被富有感情的画家,挥笔画了出来,给后人留下了永久的记忆,这就是“鹳鱼石斧图”陶画的主题思想。我们之所以把“鹳鱼石斧图”说是中国最早的陶画而不称为图案,其含意也正是如此,因为这幅陶画已经具备了中国画最基本的要求。


 


  
  文件来源:河南博物院
 

(责任编辑:孙利亚)

艺术河南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艺术河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艺术河南所有。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的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用途,并注明“来源:艺术河南”。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艺术河南)”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72小时内进行。

关于我们 | 媒体报道 | 广告刊例 | 联系热线 | 战略联盟理事会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站点地图 | 帮助HELP | 免责条款

版权所有 2001-2009 艺术河南(ARTHENAN.com) 最佳分辨率1024x768

穿越历史见证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