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视窗

你现在所在的位置:主页 > 今日视窗 > 社团机构 > 协会 >

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

时间:2009-08-21 16:27来源:河南文化网 编辑:点击:

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的前身是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河南省分会,于1980年5月6日成立。当时会员30名,杜希唐任主席,牛运仓、赵青勃、赵建功任副主席,林野任副秘书长。

 

 

民间文艺
 

       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的前身是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河南省分会,于1980年5月6日成立。当时会员30名,杜希唐任主席,牛运仓、赵青勃、赵建功任副主席,林野任副秘书长。1985年朱可先任秘书长,杜道恒任副秘书长。1987年协会更名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河南省分会。1991年11月19日召开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名誉主席为张振犁,王岭群任主席,任骋、朱可先、张桂琴、杜道恒任副主席,程健君任副秘书长。1992年协会易名为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1996年10月27日召开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名誉主席为张振犁,王岭群任主席,王振昌、任骋、乔台山、杜道恒、陈江风、阎夫立任副主席,程健君任副秘书长。1997年7月夏挽群任秘书长。2001年11月23日,协会召开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张振犁、王岭群为名誉主席,杨杰任主席,陈江风、任骋、王振昌、乔台山、阎夫立、夏挽群任副主席,夏挽群兼任秘书长。2003年9月增补王复兴、钟海涛为副主席。协会现有会员1200名。全省18个市全部成立了民协,部分县也建立了民协。
  
  1980年,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河南省分会成立后,以收集、整理、研究、出版民间文学为基本宗旨。1991年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之后,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河南省分会的工作开始延展到新故事创作和民间工艺艺术的领域。到1996年协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之际,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的业务范围又进一步向民俗文化和民间表演艺术的领域覆盖。23年来,河南省民协始终以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繁荣民间文学艺术为己任,走过了一条事业领域逐步拓宽,组织体系日趋健全,工作理念日渐深化的发展道路,大体可分为起步、发展、振兴三个阶段。
  
  自1980年协会成立至1985年,是协会的起步阶段。1981年,举办了河南省民间文学专干培训班,为全省各地培训了一批民间文艺骨干队伍,民间文学的挖掘、收集、整理工作开始在全省各地铺开。1983年举办了“全省首届故事会讲”,进一步推动了民间文学工作的进展。在这一阶段,各地(市)、县收集了大量民间文学资料,协会择优选编《河南省民间文学》9集。一些地(市)、县也编印了近百卷民间文学资料集。公开出版故事集《看花楼》、《三门峡民间故事》、《少林寺民间故事》等10集,同时全省有大量传统故事和新故事在全国性刊物上发表。1984年召开了全省首届民间文艺理论研讨会。1985年举行全省首次民间文学作品评奖,检阅了此阶段全省的民间文学工作。这一时期的成果为后来的民间文学集成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从1986年到1996年,作为协会的发展阶段,在此期间的工作重点是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工作。全省民间文艺工作者团结协作,克服困难,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基本完成了普查、收集、整理和资料卷本的编印工作。180余部资料卷本获“河南省民间文学集成优秀成果奖”,111位同志获全国民间文学集成先进工作者称号,省民文集成办被评为全国先进集体。在整个民间文学集成工作中,全省约积累了1亿多字的资料,仅编印成册的卷本就达300余种,约6000万字。丰富的资料为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的全省性整理出版工作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其中,《河南民间故事集》获省政府“河南省首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毛泽东的传说》等53部著作获第一、二届“中国北方民间文学奖”。《少林寺的故事》等96部作品于1995年在全省第二次民间文学作品评奖中获优秀成果奖。由省民协主持编辑的《河南文苑英华?民间故事卷》选录了我省百余位作者新时期以来的200余篇获奖作品。
  
  随着民间文学集成工作的开展,带动了理论研究工作。1987年,以民间文学搜集整理和新故事创作为议题举办了“河南省第二届民间文艺理论研讨会”,成立了“理论研究委员会”,将理论研究工作推向了一个新的台阶。张振犁教授的专著《中原古典神话流变论考》,被全国学术界评价为“中国神话学史上的一次突破性尝试”。全省60余位作者的百余篇论文在《民间文学论坛》、《民俗研究》等专业性刊物上发表,或收入公开出版的文集。《盘古之神》、《神话与民俗》等近30部(篇)理论著作和论文获省级以上多种奖项。
  
  1991年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以后,协会把民间艺术正式纳入工作日程,在摸清了全省民间艺术的蕴藏情况的基础上,于1992年召开了以民间艺术为主题的“全省第三届民间文艺理论研讨会”,成立了“民间艺术工作委员会”。1993年在开封大相国寺举办了“河南省首届民间工艺博览会”,发展了一大批民间艺术方面的会员,提高了民间艺术家的社会地位和艺术作品的知名度。1995年组织推荐了一批有一定造诣的民间艺术家参加“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评选活动,全省60余名艺术家先后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民协共同颁发的“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荣誉证书。1997年春组织部分民间工艺美术家赴香港、泰国等地进行民间艺术交流。同年7月在平顶山市举办“河南省第二届民间工艺博览会”,命名了一批“河南省民间工艺美术家、大师”,对全省民间工艺美术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从1997年开始,面对新形势下新的情况、新的机遇、新的挑战,协会充分发挥其工作覆盖面宽广、业务潜力巨大、文化内涵深厚的优势,逐步建立起市场意识、资源意识、开门办协会的意识,充分发挥主席团的领导作用,依靠基层协会的大力支持,充分利用社会力量,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开展工作。为了调动广大会员的积极性,加强与会员的联系,创办了会刊《河南民间文艺家》,并对原有会员进行了重新登记,积极稳妥地发展新会员。在图书出版方面,组织出版了《故事篓丛书》20卷、《河南工艺美术图志》、《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河南卷》、《中国歌谣集成 河南卷》、《中国谚语集成 河南卷》等。理论研究方面,1998年6月,与《故事家》杂志社在信阳联合举办了“全国故事期刊座谈会暨新故事理论研讨会”。1999年10月,在登封市举行了“中国五岳文化系列研讨会?嵩山文化研讨会”,并出版了论文集。在此期间,由张振犁、陈江风、高有鹏合著的社会科学重点资助项目《古代东方文化的曙光??中原神话文化价值论析》受到理论界的高度评价。任骋的《民间禁忌》,刘永立主编的《河南民俗志》,程健君、孟宪明等人合著的《河南民俗丛书》等代表了河南民俗文化研究进入的新层次。在民间工艺美术方面,1998年8月,组织工艺美术家参加了“首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博览会”,全省20个厂家,47位民间艺术家参展,获10项金奖、12项银奖,协会获优秀组织工作奖。1999年9月,在郑举办“全国民间工艺美术书法大展”。10月举办了“庆祝建国五十周年河南工艺美术获奖作品展”。与此同时还组织部分民间工艺美术家赴德国参加“’99柏林亚太文化周”,使河南的民间工艺美术品走出国门,受到国际友人的青睐。2002年10月举办了“中国木版年画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木版年画大联展”等。
  
  民协工作的薄弱环节民间表演艺术,也得到了发展。1999年8月,成功地举办了“迎接新世纪华夏舞龙大赛?河南省预选赛”在全省引起了轰动。同年12月,组织8支舞龙代表队赴京参加了“中华舞龙大赛”及在天安门广场举办的“迎澳门回归大型联欢晚会”。2000年成功举办了规模宏大的“河南省首届民间艺术节”。随着民协业务领域的不断拓宽,民协还用一年多的时间,组织操作了以反映中原民俗为主体,熔民俗文化、民间艺术、名胜古迹为一炉的大型系列电视专题片《中原风情漫话》的拍摄播放工程,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2003年协会成功地启动了河南省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计划用10年时间对行将消失的民间文化进行保护性抢救。
  
  

(责任编辑:admin)

艺术河南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艺术河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艺术河南所有。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的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用途,并注明“来源:艺术河南”。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艺术河南)”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72小时内进行。

关于我们 | 媒体报道 | 广告刊例 | 联系热线 | 战略联盟理事会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站点地图 | 帮助HELP | 免责条款

版权所有 2001-2009 艺术河南(ARTHENAN.com) 最佳分辨率1024x768

穿越历史见证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