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韶村遗址
仰韶村遗址位于河南省渑池县仰韶乡境内,具体坐落在县城北7.5公里饮牛河西岸仰韶村南、寺沟村北的台地上,范围南北960米、东西480米,面积约36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2~5米。村东
仰韶村遗址位于河南省渑池县仰韶乡境内,具体坐落在县城北7.5公里饮牛河西岸仰韶村南、寺沟村北的台地上,范围南北960米、东西480米,面积约36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2~5米。村东西两侧有两条深25~50米的土沟,沟底小溪潺潺。东为饮牛河,西为西沟,两溪在村南约l公里处汇合,宛如半岛。仰韶村就坐落在两溪之间黄土台地上,路沟断崖露出第三纪红土和第四纪黄土。村北约3公里有韶山和飞山等石灰岩山丘。遗址距县城10公里,地势北高南低呈缓坡状,遗址东西两侧各有深沟,北依韶山,东、西、南三面环水。

仰韶文化遗址有四层文化叠压,从下而上即从早到晚是:仰韶文化中期→仰韶文化晚期→龙山文化早期→龙山文化中期。在仰韶文化层中,发现有圆形窖穴和椭圆形窖穴。还出土大量石器,包括用于农业生产或捕鱼、狩猎和日常使用的石斧、石铲、石刀、石凿、石镞、石饼、石网坠、石弹丸、石犁形器,以及刮削器、砍砸器等。这些石器多半是磨制的,也有打制的、琢制的以及打、磨兼制的。出土陶器丰富,以泥质红陶和夹砂红陶为大宗,器形有作为炊器的鼎、灶、釜、甑,饮食器的钵、盆、碗,盛器的壶、罐、瓮,汲水的小口尖底瓶,还有器盖等。纹饰有线纹、弦纹、划纹、附加堆纹,还有一定数量的彩陶。以黑彩最多,红彩、白彩较少。绘成圆点纹、弧线纹、带状纹、直边三角纹、弧边三角纹、月牙纹、网状纹等纹饰。这些纹饰又排列成多种精美几何图案。出土陶器多为手制,个别用慢轮修整。

遗址先后经过三次发掘,出土了大量的陶器和石器等,在国际上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仰韶村遗址成为中外史学界、考古界向往的“文化圣地”。依据考古惯例,命名为“仰韶文化”。仰韶文化遗址的发现作为20世纪中国考古100件大事之一,载入河南十大考古发现之中。1957年1月,仰韶村文化遗址被公布为渑池县文物古迹保护单位。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仰韶村文化遗址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3年秋,河南省文物工作队孙传贤等人,到仰韶村遗址测绘出遗址平面图。1966年,河南省文物工作队赵世纲、杨育彬等人到仰韶村调查,划出了重点文物保护区和一般文物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