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之窗

你现在所在的位置: 主页 > 文博之窗 > 国家文保单位 > 第六批 >

开封清真东寺

时间:2009-08-21 17:17来源:百度百科 作者: 点击:

中国伊斯兰教清真寺。亦称开封东大寺。 位于河南省开封市清平南街路西。原寺在今开封城南文庄,迁至今址时间不详。据现存寺内碑刻及传说,该寺明初称为敕修大梁清真寺,明太祖

 

  中国伊斯兰教清真寺。亦称开封东大寺。
  


 

  位于河南省开封市清平南街路西。原寺在今开封城南文庄,迁至今址时间不详。据现存寺内碑刻及传说,该寺明初称为“敕修大梁清真寺”,明太祖朱元璋曾赐书“精忠尚武”横幅匾悬挂大殿内,后改挂“万岁牌”,明永乐五年(1407)又敕谕重修。现寺为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重修,系开封市现存规模最大的伊斯兰教建筑。全寺占地10余亩,坐西向东。据清乾隆四年(1739)《祥符县志》县城图载,寺门前临街道,旧名清真街,院分3进,大门5间,朱门碧瓦,门楣下4根方木,顶端镌有“护国清真”4字。上方有蓝底黄字走龙边的“敕建清真寺”门额匾,今悬“回族东大寺”匾。南边大门上悬有清道光年间(1821~1850)河南省巡抚牛鉴题赠的“护国佑民”大匾。二门左3间西面悬大匾3方,中为“大道之源”,两旁分别是“在明明德”与“明德之源”。二门两旁是南北走廊,北边走廊内自北向南排列石碑3座,内2碑为双面雕刻,有明洪武年间(1368~1398)的《古兰经》文碑、明万历十四年(1586)的“古制连班永遵碑”、清初的“古制连班序”碑、清康熙二十八年(1687)的“重建清真寺碑记”、乾隆四十七年(1782)的“具甘结”碑。二门后为庭院,两旁为南北讲经堂和水房,中间为大殿,殿前有道光二十六年(1846)增建的卷棚。大殿为硬歇山顶,上覆琉璃瓦,高9米,深21.6米,宽18米,两侧有高大耳房,采光充足,高大明亮,正面墙凹壁处雕有锥体经文,西北角有敏白尔,两旁雕有锥体经文对联。殿内红漆明柱,墙面雕有花卉图案,朴素典雅,庄重大方。大殿左右为配殿,北配殿是阿訇住处,南配殿临时改作女寺。此寺严守格迪目传统,“古制连班永遵碑”记载了自明初至今曾不断抵制过新行派及苏菲派的传入。道光二十年(1841)黄河决口,城墙崩塌,险情迭出,该寺组织穆斯林舍身抗洪,水灾后河南巡抚牛鉴奏清朝廷重修东大寺,并精工制作匾额表彰。辛亥革命时,开封十一烈士之一的丹鹏晏发动贫困回民起义,以东大寺为誓师会址,为人告密,丹鹏晏牺牲。其组织者刘步云为回民精神所感动,归信了伊斯兰教。民国初年王浩然阿訇在此寺任教长期间,创“中国回民促进会豫支部”,并倡议在开封回民区建立5个“经房”,每晚各派1名海里凡前往宜讲教义,一时教门大兴,至今为人称颂。该寺现被列为开封市文物保护单位。
  
  

(责任编辑:admin)

关于我们 | 媒体报道 | 广告刊例 | 联系热线 | 战略联盟理事会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站点地图 | 帮助HELP | 免责条款

版权所有 2001-2009 艺术河南(ARTHENAN.com) 最佳分辨率1024x768

穿越历史见证文明